在瞬息萬變的商業(yè)浪潮中,企業(yè)的戰(zhàn)略抉擇往往關乎“生死存亡”。2025 年 6 月 26 日,一則消息如巨石投入平靜湖面,在資本市場與光伏行業(yè)激起千層浪 ——ST 綠康公告籌劃出售光伏膠膜業(yè)務相關資產與負債 ,交易完成后,光伏業(yè)務相關子公司將脫離合并報表范圍,其徹底告別光伏膠膜業(yè)務。
這一決策背后,是一家微生物發(fā)酵類獸藥頭部企業(yè)在光伏領域折戟沉沙的無奈,也是整個光伏膠膜行業(yè)激烈動蕩的縮影。 自 2017 年在深交所上市以來,綠康生化在獸藥領域深耕多年,建立起穩(wěn)固根基。然而,2023 年1月,它毅然跨界,收購光伏膠膜廠商江西緯科,設立綠康海寧,全力進軍光伏膠膜市場。歷經兩年多的艱苦開拓,到2024年底,光伏膠膜營收占比已達 35.62%。
看似轉型成效初顯,實則危機四伏。市場無情,綠康生化因入行時機不佳,深陷虧損泥沼,2023年虧損2.2億元,2024年虧損額更是翻倍至4.4 億元。最終,不得不揮淚斬馬謖,剝離光伏膠膜業(yè)務資產。
ST綠康宣布剝離光伏膠膜業(yè)務,行業(yè)震動遠超想象——這家跨界企業(yè)曾以35.62%的營收占比押注該領域,卻在兩年內累計虧損超6億元后黯然離場,而它的命運也遠非孤例,它宛如冰山一角,揭示出光伏膠膜行業(yè)正面臨的嚴峻挑戰(zhàn) 。
大潰?。寒a能擴張撞上行業(yè)冰河期
光伏膠膜是光伏組件封裝的關鍵材料,其性能直接影響著光伏組件的效率與壽命,是光伏行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大部分光伏膠膜廠商已上市,斯威克計劃分拆上市,百佳年代和祥邦科技曾啟動A股IPO。
2023年下半年以來,受光伏硅料價格持續(xù)上漲后快速下跌、組件排產頻繁調整、光伏樹脂價格大幅波動等因素影響,膠膜行業(yè)出現劇烈動蕩。
據統計,2024年以來,至少有4家頭部企業(yè)7個膠膜項目終止或延期。連市場占比超過50%的福斯特也未能幸免,其越南年產2.5億平米高效電池封裝膠膜項目、杭州年產2.5億平方米高效電池封裝膠膜項目,都宣布延期至2025年12月。
業(yè)績方面,作為光伏膠膜行業(yè)內的“第二把交椅”,斯威克2024年下半年虧損超1億;海優(yōu)新材2024年虧損5.58億,是其歷史上虧損最多的一次,2025年一季度凈利潤依然虧損5743.82萬元;賽伍技術2024年凈利潤大虧2.85億,2025年一季度繼續(xù)虧損3315.5萬元。
天洋新材更慘,2025年以來各種壞消息不斷。2月15日,天洋新材宣布終止“昆山天洋光伏材料有限公司新建年產1.5億平方米光伏膜項目”;4月2日,因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李哲龍先生正在籌劃協議轉讓其持有的公司部分或者全部股份等涉及公司的重大事項導致公司控制權變更,天洋新材股票停牌;4月26日,天洋新材發(fā)布2024年年度報告,利潤為虧損2.13億元,同比下降125.73%;5月27日,天洋新材再發(fā)公告,宣布“南通天洋光伏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太陽能封裝膠膜項目”、“海安天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新建年產1.5億平方米光伏膜項目”等募投項目均由2025年6月延期至2026年6月。
不止“老玩家”,光伏膠膜跨界“新玩家”也難逃行業(yè)周期調整的負面影響,福萊蒽特在2024年年報中表示,因為光伏膠膜板塊表現不佳,控股孫公司福萊蒽特新能源停產歇業(yè),控股子公司福萊蒽特(嘉興)新材料臨時停產。
光伏膠膜行業(yè)的動蕩還不止于此……
組件龍頭逆勢入局:技術護城河爭奪戰(zhàn)
與ST綠康、福萊蒽特等跨界企業(yè)撤退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光伏組件巨頭在膠膜領域的強勢布局。
2025年2月,廣德百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通過股權穿透圖可知,該公司由常州百佳年代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協鑫集成旗下蘇州協鑫集成投資有限公司共同持股。其中,常州百佳年代為大股東,持股比例75%,蘇州協鑫集成投資持股比例為25% 。
不止協鑫,通威、晶科、隆基、晶澳等組件龍頭企業(yè)都在光伏膠膜領域有不同的部署。
通威股份:
依托其化工板塊(永祥股份)布局光伏級EVA/POE 粒子生產,向膠膜領域延伸。
正泰新能:
與福斯特成立合資公司,專注 POE 膠膜研發(fā)。
天合光能:
與陶氏化學聯合開發(fā)新一代聚烴封裝材料,用于其vertex系列雙面組件。減少對 EVA的依賴,推動雙面組件在高溫高濕環(huán)境下的可靠性。
隆基綠能:
通過旗下子公司“隆基光伏科技”布局膠膜研發(fā),與萬華化學合作開發(fā)新型 POE 材料,用來適配其 Hi-10 系列N型組件,提升抗 PID 和耐候性能。
晶科能源:
投資建設 POE 膠膜生產線,2023年宣布在浙江海寧建設年產10GW膠膜產能。通過推出“晶科 POE+”,適配其 Tiger Neo TOPCon 組件,宣稱可降低封裝損失 0.2%以上。
晶澳科技:
公司成立光伏新材事業(yè)部,與主產業(yè)鏈各環(huán)節(jié)匹配布局光伏材料與設備業(yè)務,目前主要產品有光伏拉晶設備、光伏熱場系統、光伏導電材料、光伏封裝材料等,目前已形成自主研發(fā)、設計、制造、銷售、服務一體化發(fā)展格局。
東方日升:
自研“Hyper-ion”系列 HJT 組件配套膠膜,采用多層共擠POE技術。宣稱可將組件功率損耗降低0.5%,并延長壽命至30年以上。
這其實主要是受電池組件技術迭代頻繁的影響,組件制造商對封裝膠膜技術提出了的要求,電池組件龍頭企業(yè)從專利、護城河的壁壘角度考慮,紛紛加入了光伏膠膜領域打造“電池—膠膜”協同創(chuàng)新體系。這些動作揭示出了一個戰(zhàn)略本質:光伏膠膜正從通用輔材升級為組件技術體系的定制化核心部件。
光伏膠膜行業(yè)洗牌的本質,是產業(yè)競爭邏輯的根本性轉變。當組件龍頭將膠膜納入技術護城河體系,這個曾被視為標準化輔材的領域,正蛻變?yōu)橛绊懝夥M件效率與壽命的核心戰(zhàn)場。
光伏膠膜行業(yè)的產能出清加速不可避免,未來能存活的專業(yè)廠商,必然是那些能深度綁定頭部組件技術生態(tài)、參與協同創(chuàng)新的“共生體”。跨界敗局與巨頭入局的鮮明對比警示著行業(yè)從業(yè)者——在技術驅動的新能源行業(yè),單純產能擴張的時代已然終結!